電影走進寶山國小、新發國小,讓孩子看見光影世界
【高雄訊】在偏鄉校園的晨曦裡,一場特別的光影旅行悄悄展開。寶山國小、新發國小攜手高雄市電影館「電影選修課」到校巡演活動,於114年4月30日邀請響座劇場團長黃琦勝老師,帶領寶山國小與新發國小兩校師生50餘人,一同走進光影世界,展開一場兼具感動與思辨的電影教育體驗。
本次放映了三部短片,以溫暖的故事和細膩的影像,引導孩子們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與自己。孩子們隨著光影展開了一場穿越成長、理解的生命旅程。 銀幕上首先亮起的是《羊羊得意》,一隻小小山羊在雨季來臨前,努力尋找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簡單的故事,卻悄悄在孩子們心裡播下了勇氣與堅持的種子。
隨後,六歲的小琪出現在《幸福路上》的故事中。初踏入小學校園的她,努力適應語言轉換的陌生感,在遇見一位講台語的金髮藍眼同學時,感受到文化與認同間溫柔的連結。 最後,《大漢》以台東寶桑的漢人聚落為背景,小芬經歷了同學的取笑與孤立,但也因為一場意外的家訪,讓阿俊重新認識包容與理解,故事映照出族群融合與人心的和解。
黃琦勝老師在活動中深入引導學生思考影像背後的語言。他問道:「為什麼導演選擇只拍小芬的背影?這樣的畫面讓你感覺到什麼?」透過細緻的提問,孩子們學習從鏡頭語言、構圖意圖等面向去閱讀影像,開啟基本的影像素養與批判思考的練習。
新發國小學生分享:「我覺得導演拍主角的背影是想讓我們感覺她很孤單,因為她都沒有看到朋友的臉。」一旁寶山國小的學生也說:「我以前只覺得電影好看,現在才知道原來導演用拍的角度可以讓人有不一樣的感覺。」
孩子們真誠的回應,不僅展現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影像閱讀能力,也透過這場觀影之旅成為一場心靈的啟蒙,帶動偏鄉教育,落實平權教育。 寶山國小許如菁校長表示:「偏鄉資源有限,但我們相信,每一次文化的滋養,都是孩子們心中重要的養分。」
新發國小劉治明校長也感謝高雄市電影館及黃琦勝老師將影像教育帶入山林之間,讓孩子們不只觀看故事,更學會從不同角度看世界。當光影熄滅,掌聲響起,孩子們眼中閃爍的不只是故事的餘韻,更是對生命、對世界,開啟持續的學習旅程。

(圖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