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巢國中推動動保教育邁入第三年,師生與「浪浪」一起成長
【高雄訊】從收養一隻迷路的橘貓開始,燕巢國中現在有四隻活潑的校貓,3年來陪伴療癒許多學子度過國中生活,很多學生畢業後會專程回校看望牠們;燕巢國中也發展出結合課程、社團與校園文化的動物保護教育,不僅學生學會關懷生命,許多教師職員也一同投入,帶動校園對流浪動物議題的關注與行動,讓師生與「浪浪」一起成長。
在燕巢國中可以看見四隻活潑可愛的小貓,在學校教室、走廊與操場都可以看見牠們的蹤跡;活潑可愛的模樣,非常受到學生們的喜歡,它們在學校三年來,同學們都稱他們是「貓同學」,一起跟他們上學,一起在操場上玩,他們陪伴療癒許多學子,很多學生畢業後仍然心心念念,就是為了跑回來看看他們。 燕巢國中目前有四隻校貓,由老師與學生志工團輪值照顧。
日常中,學生透過觀察、陪伴、打掃與餵食,學會尊重動物與生命的節奏,也建立起責任感與同理心。師長們也逐漸投入,甚至警衛大姐也協助安置並照顧絕育後的浪貓,讓整個校園成為友善生命的場域。 為了讓師生在生活中提升動保意識,學校也辦理攝影比賽、命名活動、園遊會宣導攤位等創意活動。去年一場攝影比賽更吸引學生家長參加。
學校也進一步設立臉書粉專,分享校貓日常與動保知識,讓生命教育能走出教室,延伸至家庭與社區。 未來學校希望持續深化學生參與,規劃小團體互動體驗、校貓LOGO設計與貓舍佈置等計畫,並將學生創作轉化為紀念品,期望讓動保教育成為燕巢國中的溫暖特色。
高雄市燕巢國中自111年起連續三年申請教育部「校園關懷動物生命教育計畫」,從初期收養校園流浪貓開始,這項計畫最初由謝慧珍校長支持推動,並由學務處執行。學校原本沒有飼養寵物的經驗,在收養「小橘」與其他流浪貓後,才開始學習飼養知識,也因此展開了一段動保行動者的歷程。
衛生組長許惠雯說,剛開始是大家照顧牠們,後來變成是牠們教會大家很多事。除了校內照護與課程設計外,學校並幫助校園浪貓絕育並送養。去年成功送養的三隻幼貓,領養人至今都還時常分享貓咪的幸福生活,讓這份愛與責任延續在更多家庭與角落。
此外,學校設計彈性課程「燕中喵事」,讓七年級學生從飼主責任出發,透過閱讀繪本、製作簡報、分組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流浪動物處境與人與動物的互動關係。學校也積極串連外部資源,邀請高雄市動保處、台灣之心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黑熊保育協會、獼猴共存推廣協會、野鳥協會、愛狗人協會等單位進行講座與交流,拓展學生對各類動物保護議題的視野。
今年舉辦的動物福利主題講座引發深刻共鳴,學生在心得中表示講師還教導如何與「浪浪」相處,怎麼做可以幫助牠們;讓大家了解如何正確與「浪浪」做朋友、現在與校貓成為好朋友,也與家人朋友分享,心情不佳時,也謝謝校貓溫暖了自己。
校長謝慧珍說,學校當初從一隻迷路的橘貓,到現在四隻活潑的校貓,燕巢國中的動保教育走過三年,不只是照顧與活動,更是一次次的學習與改變。學生在陪伴動物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體諒,老師們也一同在共學中反思教育的本質。不僅是教養寵物,更是品格與生命教育的實踐,學會關心身邊的生命,也學會溫柔地與世界相處。

(圖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