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親子齊聚社教館手作溫馨傳親情 DIY「我的可愛動物時鐘」超吸睛

0

【高雄報導】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於(30)日上午在中庭舉辦「我的可愛動物時鐘」親子手作活動,吸引130位親子踴躍參與,共同體驗共學的美好時光。活動運用不織布、塑膠浪板、光碟片與時鐘機芯等材料,設計出充滿童趣的動物造型時鐘,讓孩子在製作過程中不僅學習時間概念,更體會到珍惜時光的重要;家長則透過陪伴與共創,進一步強化與孩子間的情感連結。

活動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李瓊雯老師擔任講師,循序引導大家逐步完成作品。從在塑膠浪板上塗抹萬能糊、黏貼不織布、仔細修剪邊角開始,親子們再一起討論要製作成哪種動物造型。接著以不織布拼貼五官、花紋,並將尾巴以兩腳丁裝訂成可擺動的樣式,使動物更顯生動,最後在「肚子」位置黏上光碟片,裝上機芯並貼上數字貼紙,便完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動物時鐘。

現場親子合作無間,邊動手邊交流創意,氣氛溫馨熱絡。完成的作品五花八門:有孩子製作了充滿童趣貓頭鷹、小熊,也有人做成可愛貓咪,還有人設計出帥氣的小恐龍,每一件都展現了童心創意與親子合力的成果。活動過程中更隨處可見溫馨互動的畫面,有家長輕聲提醒孩子小心使用剪刀,也有孩子主動幫忙媽媽壓住不織布,讓圖案更加服貼。這些細膩的互動,不僅成就了作品,更培養了親子間的默契與合作精神。

參與者也分享了真摯的心得。來自楠梓區、目前就讀幼兒園的林秝小朋友興奮地說:「小熊身上的口袋和花是我自己剪的,貼上去之後讓牠看起來更特別!」同樣就讀幼兒園的何婕寧小朋友則與表姐們一同參加,她開心分享:「我做的恐龍代表我的媽媽,上面有一個口袋,裡面的小寶寶就是我,我很喜歡這個作品。」另一位遠從澎湖返鄉的劉媽媽則表示:「在暑假的尾聲,特地帶孩子來參加這次的手作活動。看到兒子為了完成作品,竟然能專心坐上兩個小時,還會主動討論怎麼黏貼才漂亮,真的很難得。」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表示,現代孩子雖然生活在數位化的環境中,但仍需要透過實際體驗來建立對「時間」的感受與概念。本次活動結合手作與學習,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培養時間觀念;同時,透過藝術與親子共學,讓一件簡單的作品,化為一家人共享的溫暖記憶。

(圖由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