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廟宇、溪畔到晶圓體,後勁國中廁所華麗變身

0

【高雄訊】開學在即,後勁國中40多年歷史的老舊廁所改建啟用,學校用心打造成人文特色新廁所,將地方文史、後勁溪與廟宇寫入;學校位於科技S廊道,廁所並有台積電晶圓體元素,每一片風洞亮片都象徵後勁國中的學生,等待發光發熱,讓上廁所也可以很有趣。

後勁國中改建的廁所,早期興建至今已逾四十年,期間僅於20年前進行過小幅的整修,通風、採光與美感均不符現代教學環境的需求。於113年獲得教育部專案補助,同年7月動工,於114年7月完工,總金額約7百萬元。由於特殊的美感設計與在地文史的融入,讓廁所成為師生流連的校園景點。

廁所改建創作理念是以「學校願景、後勁歷史」雙主軸為核心進行設計,並以學校校徽-和平鴿作為廁所的主視覺,一樓到四樓的主題依序為、一樓「勁真好學、後勁歷史」,以大樹寓意百年樹人的概念,樹葉代表前身和平國中到後勁國中的歷史軌跡,左邊的四片樹葉述說和平國中發展的四大時期,右側的四片樹葉則體現後勁國中現今發展的學校四大願景,以時光走廊概念串起和平國中與後勁國中的歷史傳承。 二樓「勁善有品、後勁廟宇」。

以後勁廟產委員會是後勁三間信仰中心的廟宇聯合組成的委員會,對於學校與社區的照顧不虞餘力。而宗教教人向善的目標與學校校的願景契合,二樓廁所被以廟宇的概念作為發想。廁所正面矗立兩座門神,並搭配廟宇的對稱裝飾柱、迴廊欄杆的設計,讓人進入廁所時湧上一股敬畏之心。

三樓「勁美傳愛、後勁溪畔」勁美傳愛是後勁國中給孩子的第三個課題,期望孩子對人、對物、對環境都保持有愛的心,而後勁溪生態環境的轉變,正是後勁人對環境保護的最佳證明。

在設計上,以馬賽克磁磚拼貼後勁溪畔景觀的歷史變化,左側是明清到民國前,後勁溪以農耕為主的後勁溪美景,雖經歷過石化時期的污染,但在各方的努力整治下,後勁溪搖身一變成為環保休憩的最佳場域,兩者之間並以益群橋加以串聯,讓人彷彿走進後勁溪的歷史軌跡中。

四樓「勁心展能、後勁科技」,後勁地區原為石化工業重鎮,如今華麗轉身為台積電科學園區,就如同後勁純樸的孩子一般,在經過學校三年的教導後,能夠發揮所長,勁心展能,展翅飛翔。在設計上,利用水晶馬賽克,鋁朔板馬賽克,及風洞亮片等裝修建材,呈現台積電晶圓體元素,每一片風洞亮片都象徵後勁國中的孩子,等待發光發熱。

開學在即,最近學生返校,不少學生都說學校廁所變了,變的更漂亮,尤其是富有人文設計的廁所覺得非常有趣。後勁國中校長蔡嘉興表示,廁所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域,本次改造以「實用與美感並重」、「文化與願景並行」為理念,不僅改善原有通風與照明,也讓學生在進出廁所的過程中自然浸潤在歷史文化與品格美感的氛圍中,讓上廁所也可以成為一座可閱讀、可思考的教育場域。

廁所改建獲得教育部、高雄市教育局與劉世芳前立委、李柏毅立委與黃文志議員的支持,設計過程中也參考地方廟產、後勁文史資料等脈絡與師生使用需求,展現後勁國中「以人為本」、「與社區共好」的核心價值。後續學校也將規劃導覽與展示,讓這座特色廁所成為校園內一處兼具教育、文化與觀賞價值的新亮點。

(圖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