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玩科學~親子驚呼連連!神奇的光反射魔法

0

【高雄訊】為激發民眾對科學的興趣與創意思考,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17)日於館內中庭舉辦一場結合趣味與知識的親子科學體驗活動「光反射科學玩具」,吸引70組親子家庭共襄盛舉。超過百位大小朋友熱情參與,動手實作「照鏡子猜猜猜」、「光反射魔術吊飾」、「神奇反射光學箱」等三種別出心裁的光反射科學實驗與遊戲,在歡笑與驚奇中體驗鏡像反射的奧妙,開啟科學探究的想像之門。

本次活動由致力於推廣生活科學教育的ADET(阿達)實驗室教師群精心規劃與指導,並由社教館所屬志工團隊協助。ADET團隊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兼任副教授周建和領軍,擅長將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轉化為創意無限的科學工具,讓參與者透過實作、觀察與思考,進一步理解科學原理,並啟發解決問題與創意思維等潛在能力。

活動開場由周教授以生動說故事方式暖場,講述古代科學家阿基米德如何運用巨型金屬鏡聚焦陽光,點燃敵軍船隻、擊退來襲的羅馬艦隊。這段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立刻激起現場親子對「鏡子」與「光」的濃厚興趣與無限好奇。鏡子自古以來便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文化象徵的重要載體。即便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日,反射原理依然廣泛應用於光學、電子、藝術等多元領域。周教授接著幽默的提問:「憑直覺猜猜這張圖是什麼?再用鏡子照照看會有什麼變化?」,親子紛紛動手實驗,在驚喜中發現反射對稱所帶來的視覺魔法,現場氣氛熱烈又充滿歡笑。

接著由ADET團隊講師群的蔡宗哲老師深入淺出地帶領親子們操作實驗,第一站「照鏡子猜猜猜」,讓參加者認識鏡子與人類文化的深厚連結。透過實驗「一字千金」—「豬八戒照鏡子,後一句是?」引導孩子們用聯想和幽默思維啟動思考;「大有典故」則邀請親子舉出與鏡子相關的成語、童話、歌曲或電影等,加深文化連結。接著,透過「美美對稱」的數字書寫練習,以及「魔鏡!魔鏡!」的圖像實驗,引導孩子們體驗鏡像對稱的視覺邏輯,最後以「反射定律」及「面鏡成像」加強知識補充,清楚說明光線的反射行為與鏡像成像的對應關係。

第二站「光反射魔術吊飾」,則將科學與美術創意巧妙結合,利用聚合物熱縮片的特性,讓孩子們親手繪製並製作專屬的鏡像魔法吊飾。從圖案設計、彩繪、打洞,到熱風槍加熱縮小成品,最後再用鏡子觀察隱藏圖像的變化,讓孩子驚呼連連。更有參加者發揮創意,自行設計出結合卡通圖樣與鏡像幾何的原創圖案,充分展現個人風格。

第三站「神奇反射光學箱」則是最受親子歡迎的壓軸項目。看似簡單的「吃錢光學箱」,實則暗藏巧思。當孩子們投入錢幣,明明聽到錢掉進去的聲音,卻看不到任何東西,引起一片驚訝。原來,這個光學箱內部設置了一面傾斜45度的平面鏡,將視覺空間一分為二,前方區域因鏡子反射而看似完整,實際上後方空間被隱藏,達到錯視效果。接著,大家依照紙樣親手製作自己的「吃錢存錢筒」,並發揮創意裝飾,打造個人風格的神奇光學裝置。

就讀高雄市苓雅區苓洲國小幼稚園的蘇小妹,在媽媽的陪同下開心參加活動。她說在學校有參加「大大實驗科學活動」,很喜歡動手做實驗,覺得充滿趣味。今天她在「光反射魔術吊飾」,畫上了最喜歡的角色「吉伊卡哇」,成品將掛在書包上當作紀念。她開心表示,三個小活動中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吊飾製作,因為既好玩又可以掛在書包上。

活動最後的Q&A與創意延伸環節,則鼓勵參加者回顧實驗歷程,將鏡像反射應用於不同場景,例如設計屬於自己的魔術圖案、思考如何不靠鏡子也能辨識對稱結構,進一步訓練邏輯與空間概念。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表示,透過本次「光反射科學玩具」親子活動,除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觸自然科學,也為親子們營造一場共同學習的美好時光,攜手建立探索知識的橋梁,堆疊親子共處的美好回憶!

(圖由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