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考區114年國中教育會考首日考試
【高雄訊】114年國中教育會考(17日)舉行,高雄考區有1萬8,796位考生在全市21所學校621間試場(含備用)應試,各考場於考試前均加強校園安全巡檢及環境清消整理,試務順利進行。
高雄市教育局長吳立森上午9時到岡山高中關心國中會考考試情況,確認整體試務準備及考生應試狀況,並巡視試務中心、休息區及各試場,向學校校長與老師們致意,並勉勵考生們平常心應考,展現努力學習的成果。 國中教育會考第一天第一節考社會,第二節考數學,第三節考國文,第四節考寫作測驗。今年參加國中教育會考的考生人數計1萬8,796位。第一節缺考157人、第二節缺考168人、第三節缺考161人、第四節缺考195人,共計缺考681人次。
(17日)考場秩序大致良好,有23件違規事件,其中3件提早翻開試題本、提前作答或逾時作答,經制止後停止者;攜帶智慧型手環及手機等非應試用品等進入試場,且隨身放置者5件;摺疊答案卷卡6件;其餘9件為數學科攜帶量角器或附量角器功能文具、違反試場規則情節輕微等。
(18日)考自然、英語(閱讀、聽力)共3節,高雄市教育局提醒考生應提早出門應考,並務必攜帶准考證。考試於上午8時20分開始第1節考試說明,考試開始後遲到逾20分鐘不得入場,開始後30分鐘內,考生不得提早離場。但英語(聽力)試題開始播放後,考生即不得入場,也不得提前離場。
17日國中會考第一節社會考試,高雄考區考生普遍認為比學校模擬考簡單,鼓山高中國中部吳同學、蔡同學都覺得題目比模擬考簡單,但考題較長,考驗學生的閱讀理解力,黃同學分享印象深刻的考題包括,用經緯度及圖示讓學生推敲國家,考題靈活;新興高中國中部陳同學、蔡同學表示,本次比較沒有時事題,有一題考「巴黎和會」的影響,選項包括資本主義等較為困難,還考到波斯人信仰的宗教,整體不難發揮。 第二節數學,考生普遍認為比模擬考簡單,但題目敘述長閱讀量大,不少考題屬於需要判斷的觀念性題型,需要仔細思考、耐心答題。
新興高中國中部呂同學分享,數學科題目偏易,題組24、25有關齒輪的比例感覺很生活化又不困難,非選題第二題求磚塊數目的最小公倍數也很有趣。五福國中朱同學、林同學、蔡同學、李同學、何同學一致認為,本次數學難易適中,並不需要使用到高深的數學技巧,使用課內學習到的內容及計算能力即可解題。
考生印象深刻的素養導向題型,包括:結合「選舉」這個公民議題,題目內容主要是調查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對於候選人選舉的政見滿意度調查,每個年齡層取樣的比例都不一樣,和實際可以投票的年齡層的抽樣比例也不一樣,是把數學應用在實際解決社會問題的出題方式,題組靈活又生活化。第三節國文,考生普遍認為較去年難度提升,字音字形題除有陷阱外,還出現比較罕見的字彙,不易作答;另文言文比例提高,考驗學生閱讀基礎。
鳳西國中曾同學、趙同學、黎同學分享印象深刻考題,一是描述疫情封城的關係,導致家暴比率的上升,因為疫情期間家庭相處的時間會增加,所以有潛在的家暴因子,閱讀完畢再選出正確答案。二則有「縮水式漲價」的生活化考題,「買餅乾=買空氣」的描述,相當有趣。
中正高中國中部學生分享,試題的呈現方式結合時事且跨領域,包括:從世足賽的十六強晉級圖表,判斷其中哪幾個國家將有晉級至前三強的可能性,從圖表中測量邏輯推理能力,對於少關心體育賽事的考生而言是偏難的。閱讀題組從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的文本中讓考生判讀二本史書對於五代十國哪些國家具正統性的主張有何異同,對考生來說也頗有挑戰。 最後一節寫作測驗,延續素養導向命題的精神,邀請學生從倉鼠生活的圖像出發,選擇如「目標」、「自由」、「選擇」、「盲目」、「耽溺」「牢籠」等詞語進行詮釋,並結合生活經驗撰寫文章。此題不僅考驗圖像理解與語意詮釋的能力,更進一步強調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力與個人觀點的表達能力。學生們分享,雖然要自己去理解圖意,但題目不難,詞彙和圖示蠻相符的,還算好發揮。
鼓山高中廖俞雲校長表示:「身為一位國文老師,我非常樂見這樣的出題模式。寫作測驗不再只是單向的文字生成,而是讓學生能夠透過觀察與思辨,誠實地表達自我意識與對世界的理解。」她進一步指出,這樣的題型對於平時善於觀察、勇於思考的學生而言是一大優勢。而那些在國文課堂中經常參與老師提問、習慣以問題為引導進行思考的同學,更能在無形中累積寫作的思維厚度,這也顯示寫作是日常生活的點滴累積,並勉勵學生在學習日程中持續練習。

(圖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