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鎮國小啟航海岸聚落與水下考古, 共譜海洋文化新頁
【高雄訊】素以「海洋文化」自豪的臺灣,四面環海,且擁有豐富的水下文化資產,因此,在燦爛的入秋,前鎮國小與海的對話開始隆重啟航,首先,由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與作家有約」活動,在校內熱鬧登場。
學校特別邀請知名作家童琳茜老師與陳麗鈞校長聯袂分享「大海裡的家」繪本創作理念,帶領孩子從文字走入海洋,從書頁延伸到真實的海岸線,全校孩子們也熱烈與講師分享在繪本中看到的發現與感想,兩位講者以截然不同卻相互呼應的方式,為孩子們開啟一場閱讀海岸聚落的文學航程。
溫暖的故事與海洋教育對話中,接下來是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導辦理的「水下考古小隊~水下文化資產校園巡迴微型展」在前鎮國小策展,由熱愛海洋文化的陳麗鈞校長親自導覽,從前鎮國小幼兒園中班大班及一到六年級、興仁國中學生、高雄市海洋素養種子教師社群,透過生動有趣的解說引領觀展者領略水下文化資產的奧秘。
這場展覽以水下考古為主題,陳麗鈞校長從小軒的故事開始引導,讓孩子近距離觀察「出水文物復刻件」的沉船遺跡、陶瓷器物與相關考古資料,隨著故事進行,我們彷彿聞到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海水味,整齊排列的「沉船光雕故事箱」,架上擺放的潛水裝備、防水寫字板與浮球等工具,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個時空膠囊,封存著造船工藝、貿易歷史與文化記憶,讓人彷彿潛入海底,與歷史脈絡相遇,拼湊出海底沉船年代與人們生活的歷史畫面。
聽完導覽以後,孩子們也紛紛舉手分享在展板上看到的沉船,如:蘇布倫號、綠島一號、山藤丸等 二年級的林同學說:「說到海底世界,除了海廢,想不到還有令人震撼的海底沈船,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找到沈船寶藏」 更令人興奮的是,學校同步開辦「小小水下考古學家體驗」營隊活動,臺灣作為東亞海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人們在此遺留許多水下文化資產,前人的犧牲,在百餘年後成為後人的文化養分,臺灣周遭海域因而成為了考古學家眼中不可忽視的水下考古寶庫。
因此,在營隊中我們就讓學生化身為水下考古探員,從觀看《鐵達尼號》紀錄片、平板分組搶答、實境解謎,到操作水下機器人、《水下考古探險》數位載具體驗沉船探險,孩子們在遊戲與探索中學習如何發現、紀錄與守護水下文化資產,帶領學生更深入理解臺灣水下考古的珍貴價值,提升了小朋友對考古學研究的興趣,讓水下考古不再是遙不可及。
四年級的洪同學說:「我最喜歡操作水下機器人找到探險目標,而且上完課深刻體會到海洋充滿知識、謎團與冒險故事,充滿探險的魅力令人難以抗拒」。 陳麗鈞校長表示:將水下文化資產的意涵,融入到既有課程,如五年級社會領域的「大航海時代」單元。同時,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或故事,在地特色連結學校課程,或是將口語相傳的故事轉換為圖文並茂的繪本,讓學生們可以更親近水下文化資產。 這一系列活動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文化的啟蒙。
「與作家有約」以文學喚起對土地的記憶,陳麗鈞校長以教育行動引導孩子接近海洋,而「水下文化資產校園巡迴微型展」和「小小水下考古學家體驗」營隊活動,則讓海洋文化歷史在孩子眼前重現。從文字到行動,從海岸到深海,這條由教育、文化與探索交織而成的航道,讓孩子們學會珍惜、理解與守護海洋,因為海,不只是生活的依靠,更是文化的根源與心靈的故鄉。

(圖由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