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國際攝影節十三年來首位台籍藝術家劉星佑 個展My Parents and I回應主題HUMANITY

0

【京都訊】2025年4月藝術家劉星佑參與第十三屆京都國際攝影節(KYOTOGRAPHI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成為主辦方歷年來,首位受邀參展的台灣藝術家。延續2024年作品《地址不再有效》榮獲「KG+ SELECT大獎」的殊榮,劉星佑此次以歷時十五年的攝影計畫《我的父親母親》為基礎,於京都素形藝廊推出個展「My Parents and I」,攝影語境在家事與國事之間切換,試圖回應年度主題「HUMANITY」。

KYOTOGRAPHIE與法國阿爾勒攝影節、西班牙國際攝影暨視覺藝術節皆為世界重要的攝影節,其中KYOTOGRAPHIE更是當前亞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盛事之一,結合傳統空間與當代策展,打破以西方為主的觀看方式,佔有獨特且穩固的地位。京都國際攝影節由共同創辦人仲西祐介與法籍攝影師Lucille Reyboz擔任總監,從「HUMANITY」出發,聚焦人性中的愛、共感與韌性,並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重量級攝影家參展,包括法國的JR、英國的Martin Parr、日本的石川真生與甲斐啓二郎、愛爾蘭的Eamonn Doyle、墨西哥的Graciela Iturbide等。劉星佑除了是今年度,更是攝影節創立十三年來,唯一來自台灣的藝術家,嘗試在國際的平台上,以台灣的家庭經驗與社會記憶,折射出當前的生存處境。

展覽由黃慕薇策展、木村俊介空間設計,並與設計師堀口真貴乃共同規劃,空間設計靈感取自西裝與婚紗的符號,運用藍紫與粉紅色紗幔營造溫潤氛圍,單一出入口形成觀看循環,讓觀眾在空間移動中經歷記憶與現實的重疊。逾三十組不同時期作品,諸如《電土之夜》、《春耕》、《秋茂園》、《健行蒸餾水》、《新竹香山》與《住所不明—家事與國事》等,展覽呈現父母在面對風災後的生活轉折,以及他們如何走過失業、子女出櫃、重病等人生關卡,在變動與挑戰中持續生活的身影。作品《洛神花》取材台灣常見的鐵花窗,從台灣運抵日本,與日式的外庭園產生對話,象徵記憶的延續與跨境的文化觸碰。展覽亦設有展場限定錄像裝置《回光物語》,剪輯創作期間的影像片段,在轉場的四個角落,如記憶的閃現,形成詩意與紀實並存的觀看體驗。

劉星佑七個月大的姪女—即其父母的孫女—成為展覽中唯一出現的第三人,為整體作品注入未來的視角,象徵生命的延續與家庭的希望。展覽中央空間,擺放著象徵台灣婚宴文化的「囍字」霓虹燈,以及陶瓷裝置與藝術家童年繪畫,共構其個人與家庭記憶的起點。

劉星佑與父母的共同創作,可以視為一種家庭相簿,與藝術陪伴,在高雄、台北、新竹、金門與馬祖等地移動的同時,交織出一段段關於成家、失業、就業、遷徙與時代邊界的旅程。攝影作為記憶的容器,也作為家與國之間的中介,從最親密的生活經驗出發,映照更廣泛的文化與社會圖像。此次展覽不僅是劉星佑個人創作的里程碑,更為台灣攝影在國際藝術版圖上拓展了新的位置,也讓「台灣」在世界舞台上,以真誠且細膩的方式,被看見與理解。

展期時間:2025年4月12日至2025年5月11日11:00~18:00

公休日期:4月17日、 21日、 24日,五月1日、8日

展覽地點:素形藝廊(然花抄院京都室聽町本店後方)中京区蛸薬師町271-1, Kyoto, Japan 

成人票:日幣600

學生票:日幣500 

另外兩場公開活動,從創作對話延伸至家庭與影像的思辨;包含4月19日(六)下午,與KG+ SELECT歷年得主森田具海與顧劍亨一同出席《KG+SELECT 10 YEARS, 10 ARTISTS》書籍發表對談,在TIME’S三樓舉行。4月20日(日)下午,劉星佑也將與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助教寺田健人進行一場以《我們的家庭相片書寫方式》為題的藝術家對談。從婚禮照片這類「儀式性影像」出發,他們將深入探討影像如何影響我們對家庭、性別與國家身分的理解。地點同樣在TIME’S舉辦。

請參閱官方網站

https://www.kyotographie.jp/en/programs/2025/hsing-yu-liu

(照片由攝影家Kohei 拍攝,京都國際攝影節主辦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