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現代化先驅山本悌二郎銅像賦歸橋頭 跨越百年歲月 再創高雄城市榮光

0

【高雄訊】(17)日,在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陳其邁市長與來自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的渡邊竜五市長共同為山本悌二郎銅像揭幕,在駐日代表謝長廷大使、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台糖公司陳昭義董事長等貴賓見證,及文化部駐日本台灣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及知名舞蹈家若林素子等各公私部門協力下,促成這樁橫跨台日,緣牽百年的文化盛事。

本次文化賦歸的重要推手謝長廷大使表示,今日是文化、歷史、藝術及經濟界的大事,百年前山本梯二郎對台灣糖業的建設留下深遠影響,百年後它的銅像重回橋頭糖廠正好是「開花結果」。渡邊竜五市長感性回應,從市民、議會同意到簽下備忘錄,八月山本銅像安全返回高雄,因山本悌二郎結下的緣份牽起台日友誼,希望未來兩個城市可以有更多學習與交流。蕭宗煌次長表示,橋頭糖廠在台灣工業史、經濟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山本悌二郎銅像賦歸橋糖是文化史的典範,台糖公司陳昭義董事長說,當年台灣糖業一年製糖142萬噸,並且興築了2965公里的糖業鐵路,佔全台出口量七成,是糖業的黃金時代。

陳其邁市長表示,橋頭糖廠是台灣糖業、工業的起源地,山本先生的銅像離開高雄超過一甲子,今天能將銅像迎回,是高雄城市發展重要里程碑,這不僅讓我們奠基在歷史的紋理上展望未來,更象徵了台日兩地百年的情感與羈絆。

山本悌二郎是台灣糖業的奠基者,不僅推動台灣糖業發展,更促成了糖鐵系統、倉儲系統與二峰圳等灌溉系統。1900年到1927年他從糖廠的選址、建設到營運,從無到有建構了屬於高雄的糖業帝國,促成了高雄築港、哈瑪星的現代化建設與1924年高雄改制建市,可以說他是促成高雄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推手。故在他調任回日本擔任農林大臣後,在地仕紳委託台灣近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製作了胸像,在1929年起矗立於橋頭糖廠。戰後銅像被送回山本先生的故鄉佐渡市,1960年起矗立於佐渡的真野公園內。

在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謝長廷大使與知名舞蹈家若林素子女士穿針引線下,陳其邁市長親手書函給佐渡市表達希望將銅像迎回的意願,也在渡邊市長與佐渡市議會同意下,今年8月高雄將山本銅像迎回,並由高雄市立美術館進行專業翻製與典藏,而翻製的作品除了重新回到橋糖社宅事務所外,還會再送回真野公園放置與國美館典藏。

為了紀念這次百年的跨國緣分與山本悌二郎對於高雄的貢獻,除了將銅像安置回社宅事務所的玄關外,由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策劃出版「山本悌二郎奠基的糖業新時代」專書與特展,特展將於社宅事務所由即日起至112年6月30日期間展出,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王文翠表示,對於這文化上重要的百年賦歸,除了銅像回歸的意義外,對城市歷史的深度挖掘與對於自身土地過往的反省,彰顯高雄對於文化的重視,邀請大家到橋頭糖廠來了解這段屬於過去高雄的百年風華。

【山本悌二郎銅像關係年表】
年 紀事
1870(明治3) 出生於今新潟縣佐渡市真野新町
1886(明治19) 赴德國留學
1893(明治26) 取得德國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後返日
1900(明治33) 參與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創立,首度來台
1901(明治34) 任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支配人(經理)
1904(明治37) 任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取締役(董事)
1927(昭和2) 任田中義一內閣農林大臣(辭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返日)
1929(昭和4) 山本銅像(黃土水1927年製作)在橋頭糖廠舉行除幕式
1937(昭和12) 腦溢血去世
1959(民國48) 山本銅像連同橋頭糖廠第一代製糖機械運往日本
1960(民國49) 山本銅像安座於新潟縣佐渡市真野公園

【山本悌二郎銅像創作者-黃土水】
前輩藝術家黃土水(1895-1930)是台灣第一位至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研習西洋雕塑的藝術家,同時也是第一位作品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他以寫實手法表現西方古典精神的雕塑風格,對台灣藝術發展影響深刻。除了先前於高美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出黃土水的瑰寶之作〈甘露水〉外,高美館另典藏有黃土水〈水牛群像〉玻璃纖維原模以及〈釋迦出山〉銅像等2件作品,其中〈水牛群像〉以淺浮雕的創作手法描繪日本時代的臺灣傳統農村風景,勾勒臺灣鄉間風情之美,常設於高美館二樓展覽平台。未來〈山本悌二郎銅像〉將典藏於高美館,為在地美術史開啟重要的新篇章,再創高雄百年文化風華。

(照片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